育食要點: 1.親近與愛惜食物。 幼兒的飲食環境要保持干凈整潔,食物可制作成卡通形象,使孩子們接受并主動食用這些食物;進餐時大人可采用鼓勵進食,避免責罵、訓斥;適當提高幼兒進餐速度,幫助幼兒樹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2.合理烹調,易消化,少調料、少油炸。 幼兒飲食攝入應盡量減少甜味零食或油炸食品,多蔬菜和適量肉類;對于幼兒不方便咀嚼、不易消化的食物可打成糊狀或蒸爛后食用;烹飪時應減少鹽和各類調味佐料的添加量,保持口味清淡兼顧營養,高鹽、高糖、刺激性的重口味食物不適合幼兒。 3.規律就餐,專注進食。 13-15個月的寶寶可以是3餐+1次點心;16個月后的寶寶可以是每天3餐+2次點心的模式。每次進餐時間應在20~25 min/次。吃飯時應引導幼兒坐姿良好,專心進餐,細嚼慢咽,避免孩子吃飯時四處走動或看電視。在家庭食育師的指導下,家庭成員可以享受更健康、更美味的食物。安徽食育師課程有哪些
食育工作尚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但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譬如,日本、丹麥等國家已有相對完善的食育體系。美國、英國、印度等國家紛紛設立了“營養日”“營養周”或“營養月”,高度重視食物營養結構搭配。實體驗,孩子怎能愛上天然食物,教師和家長要把孩子們帶進大自然,穿過田野,走進菜園,親自體驗農耕文化的魅力,了解食物從土壤到餐桌的魔力,見證一粒種子的成長,通過辛勤的灌溉勞作,變成餐桌上的美食。在用餐過程中,家長和教師更要以身作則,引導孩子自覺平衡膳食結構、葷素搭配、食物多樣化,養成低脂、低鹽飲食和細嚼慢咽的好習慣。細細咀嚼食物這一過程,有助于對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也能讓孩子們養成敬畏食物的心情。泰州家庭食育師培訓哪家好家庭食育師為家庭成員提供各種烹飪技巧和技能,讓家庭食育師更自信地烹飪。
食育不是新名詞、也不是舶來品,食育思想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已經存在。先秦《禮記》中記載的“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就是我國傳統家庭食育模式的反映。可見,食育不僅有幫助個人獲得關于飲食的正確知識、養成良好健康飲食習慣的功能,還具有將文化潛移默化傳承下去的屬性和功能。食育的文化屬性承載文化。對于中國人來說,“民以食為天”,“吃”不僅是簡單用來解渴充饑的一日三餐,它往往還蘊含著國人在認識事物、理解事物時的思想和哲理。
食育教材,傳遞文化自信。食育承擔著傳承和發展中國優良飲食文化的歷史使命,準確多方位地定義、解讀其內涵就顯得尤為關鍵。因此,應遵循個體身心發展規律擇取適宜的內容、開發與各學段學生年齡特點相符的食育教材,打造全鏈條食育的內容體系。同時,應把“食育”納入基礎教育和國民教育的范疇,將食育置于與德智體同樣重要的地位,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專門的食育課程,向大、中、小學生展示具有我國新時代審美格調的精神氣質和文化內涵,傳遞文化自信。家庭食育師可以指導家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
例如,筷子是中國老百姓每天都會使用的飲食器具,但卻很少有人知道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的七情六欲。再比如,生活中人們為什么說“一雙筷子”,而不是“兩根筷子”呢?這里面有太極陰陽的理念,活動的一根為陽、不動的一根為陰,拿起一雙筷子時,意念上是控制七情六欲、陰陽相濟,即為養生。現在有些人很羨慕西方人用刀叉吃飯,覺得這種姿勢和儀態有品位,其實是忽略了筷子中所暗含的智慧和文化。開展食育活動,不僅是教孩子學會如何使用筷子,還要教孩子懂得筷子所承載的文化,增強孩子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家庭食育師可以幫助家庭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青島食育師怎么考
家庭食育師可以教授家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飲食習慣。安徽食育師課程有哪些
傳播文化。各地的飲食習慣和特點往往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與當地的環境、人文、氣候、物產良性互動的橋梁和結果,是當地文化的表征。因此,了解飲食特點就是了解文化。如,飲早茶是廣東人特有的飲食文化,當人們在學習和了解有關飲早茶的習俗及禮儀時,自然會了解到以廣東為象征的嶺南文化的特點。飲食文化作為一種非常復雜的人類生產、生活與活動的現象結合,具有明顯的地域性、民族性。了解并尊重各地各民族的飲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尊重和保護文化的多樣性,而各民族飲食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也必然是各種亞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安徽食育師課程有哪些